返回

哈哈哈,大明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 11章 传说中的人物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令哥,他害怕了!”

    “你是怎么发现的!”

    “他的腰弯了,还在流汗!”

    经历过人间惨事的小肥比一般的孩子要敏感一些。

    因为自卑所以敏感,他会很在意身边每个人的喜怒哀乐。

    余令闻言笑了笑。

    因为他也发现张掌柜在看到那张纸后有些不自然。

    其实这些余令都能理解,没有人不喜欢钱。

    张掌柜做账的方式很细,化整为零,把这五十多两拆分成若干份,挪到其他账单里。

    因此,每个账单里多一点点。

    一年那么多账目,慢慢累积,随随便便就糊弄过。

    余令还听说了,其实所有的账房都会贪一点点。

    只要不是数额巨大,老板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方便拿捏。

    余令也没有想着把这件事搞大。

    既然掌柜是张有为,那一定有大伯的安排。

    哪怕现在商人地位有所提升,说到底还是不受待见,余大伯不会傻到自降身份。

    所以,张掌柜就是家里的另一个身份。

    (ps:明初商人地位最低,到了中后期才有了提升可以花钱买官,我认为朝廷没钱了,一种筹钱的手段。)

    但余令却始终坚持认为这是闷闷的东西。

    平日抹点零头就算了,这五十多两可不少,既然拿了,就要放回去。

    余令在京城街头混了三年,他太知道这五十多两是多少钱了。

    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多的大米。

    现在不成了,现在外面接连闹灾,粮食涨价了,但也能买不少。

    (ps:根据《明史·食货志》等历史文献记载,一石约为现在的100斤到150斤之间,这些数值只是大致的估算)

    这是大米,如果换成糟米那就更多了。

    余令和小老虎在乞讨的时候,连米都没见过,食用带糠的米食已经算是上等了。

    余令和小老虎能活下来全靠相依为命。

    偷来的钱什么都不能买,全部偷偷的去买成盐巴和糠。

    将野菜,少许盐巴和糠一同煮成汤水。

    不吃盐身上就会肿,哪怕肚子不饿,一样提不起一丁点精神。

    春季的荠菜、蒲公英,夏季的苦菜、马齿苋,秋季的灰条菜,冬季的野韭菜......

    这些野菜,余令闭着眼就知道他们长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余令来到余员外家一个多月了,余令吃了三次大米饭。

    其余的时候也都是糙米,筛子筛了一遍的糙米。

    这已经是上等的口粮了。

    (ps:听我奶奶讲,她当小孩的时候吃的就是糠,还不每日都能吃上。)

    余伯很有危机意识,手里的钱全都留着。

    他买了好多的粮食存在家里。

    余令算了一下,把家里人都算上,按照一天两顿的吃法,足够吃两年。

    读书,练字,遛娃,去铺子成了余令生活的几条线。

    原本这条线只有三个人,可不知道何时开始多了一个人。

    “你别跟着我了!”

    余令望着狗皮膏药一样的谭伯长有些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自从三日前见到他,这几日他都会准时在铺子门口出现。

    这家伙就是谭百户的继子。

    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富人家的孩子性早熟。

    可能吃的好的缘故,这家伙长得人高马大,其实才十四岁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他十四岁的年纪就开始上青楼。

    黄赌毒,黄排在第一。

    那就充分的说明这玩意比剩下的两个还可怕,他小小年纪沾上了这个……

    所以跪在雨地里那真是一点都不冤枉。

    烟花巷子余令很熟,对里面的人也很熟。

    余令认识他们,他们不认识余令罢了。

    那里的女子最小的五六岁,最大的三十多岁,但大体都是十五六岁的花样年龄。

    天一黑,纸醉金迷,巷子里全是各种等候的仆役。

    旁边那个巷子里面的尖尖,有一大部分就是这群人造的。

    “先前我的腰牌是不是你偷的,你别不承认。

    虽然当时我看的不是很清楚,但我一点都不傻,我觉得就是你!”

    “不是我!”

    谭伯长见余令油盐不进,无可奈何道:

    “腰牌的事情我就不说了,我的荷包也应该被顺走了,你把里面的手绢给我!”

    “不是我!”

    “那是荷花给我的手绢,对我很重要,上面绣有我们两个人的名字......”

    “手绢是什么?”

    谭伯长望着余令懵懂的眼睛,深吸一口气。

    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认错了。

    这个念头一升起他就越动摇,觉得自己真的认错了

第 11章 传说中的人物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